研究生过年要送导师礼物吗?过来人表示送礼有技巧,避免弄巧成拙
大学如同一个小型社会,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除了学科知识以外,还要积累各方面的经验,才能顺利适应未来职场的生存环境。本科期间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学生只要朝着既定目标努力就好,考研就多学习,多看专业论文,积累科研经验,要找工作就多积累实践经验,还可以参加学生会或社团,拓展人脉。考上研究生后就不同了,毕竟培养模式与本科有了很大的改变,研究生和导师之间更像是师徒,博得导师的认可,或许才能有更多参加项目的机会,未来无论是要读博还是就业,导师都将起到关键性作用。研究生过年要送导师礼物吗?过来人:送礼有技巧,避免弄巧成拙想要博得导师的喜欢,并不是一味讨好和委曲求全。很多学生替导师干了很多活,仍旧得不到导师的偏爱。师生相处也是一门学问,只不过课本里没有,家长若没通过言传身教传授,学生无意中得罪老师都不自知。研究生导师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偏好。在人情社会里,虽说未必想在学生身上得到更多好处,学生学有所成给老师增光,才是最好的报答。但是从老师角度出发,辛苦一年到头,也想享受一下桃李满天下的成就感。这样才能激发自己在教育事业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过年期间,研究生根据导师的喜好送些小礼物也是极好的,不需要很珍贵,但求用心。让老师感受到你对他的敬意是发自内心的,老师收获的并不是礼物的价值,而是学生对自己的尊敬。试问哪位老师不喜欢这样的学生,可以是老师喜欢的食物,或者投其所好,也可以是家乡特产。送礼时候要着重表达感谢老师对自己的栽培,强调礼轻情意重,老师才能受用。相反有些学生送昂贵的礼物,老师不敢收反而弄巧成拙。现在正在实施教育反腐,导师不敢冒风险。万一日后得罪学生,自己反而被动了。由此来看,取悦老师不在于礼物贵重与否。深得导师厚爱的学生,也未必是家境富裕的,但有一类学生是导师普遍不喜欢的。为啥研究生导师普遍不喜欢家境不好的学生?与经济水平没有关系有些研究生吐槽导师势利眼,只愿意把家境富裕的中产家庭出身的学生带在身边,让那些家庭不好的普通学生留在实验室干杂活。很多人都以为是当今学术氛围变味了,研究生导师、专家教授都一身铜臭味,寒门学子再难出头。实际上大家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导师之所以不喜欢家境不太好的学生,不是他们学习能力不行,也不是势利,而是这些学生多半比较木讷。性格敏感多疑,不懂人情世故,交流起来很累。既然能考上研究生,说明大家学习能力和资质不相上下,性格讨喜的学生自然更占优势。导师说话一点即透,带出去学习开会,明白社交礼仪,导师轻松也有面子。推荐到好的工作单位,这些学生如鱼得水,取得成绩也是导师的功劳。相反,家境不好的学生绝大多数从小没有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学会社交技巧,也不懂人情世故,甚至有些自命清高,抵触职场潜规则。动不动就要整顿职场,甚至给导师脸色看,导师没有时间从0开始教学生学习社交礼仪的技能,更不愿意花时间纠正学生的三观。穷人家的孩子确实早当家,只不过体现在吃苦耐劳的干活方面,但是工作能力不止是技术水平,还有为人处世的能力。除非有绝对的能力,可以不借助任何外界的辅助力量,也能在行业内崭露头角,否则不要尝试蚍蜉撼树,结果只能是自己吃亏。一位硕士生毕业后,因为找到好理想的工作就去当外卖小哥了。后来才知道,读研期间导师曾经给过他机会,带着几位在读研究生去开会、参加饭局,认识更多行业里的精英大佬,尝试为学生的未来铺路。有的学生就是借助这些机会获得了工作机会,然而这位学生却对饭局应酬非常抵触,经常找借口推脱。结果错过了导师内推的机会,自己再想通过自己的力量找工作,难上加难。成年人的世界,要学会自洽。他的导师并没有歧视学生的背景,只不过机会来临时他自己没有看懂导师的用意,甚至怨导师不务正业,完全辜负了导师的用心良苦。这类木讷的学生,如果从原生家庭获取不到有用的经验,完全可以多喝学长学姐交流,过来人都会倾囊相授。今日话题:大家过年会给导师准备礼物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